隔代教育為何總是“兩頭不討好”
作者:
來源:
發(fā)布時間:2016/9/21 10:50:00
中國很多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長大的,但祖父輩辛苦付出卻往往“兩頭不落好”的事例俯拾即是。“說起外孫教育的事我就慪氣!”來接外孫放學的宋奶奶一臉氣憤地對記者說:“我女兒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,一次,小孩要喝水,我剛到柜子上去拿熱水瓶替他倒,女兒一聲吼過來:‘他自己沒有手??!’氣得我把自己關到房間里抹了半天眼淚。不過,氣歸氣,我還得偷偷從門縫里看孩子怎么倒水的,萬一燙著了怎么辦?”和宋奶奶一樣“慪氣”的不是個別現(xiàn)象?!拔覀円惨粋€樣,力沒少出,卻往往不落好?!闭f到隔代教育,幾位等著接孫子、孫女放學的爺爺、奶奶一起圍了過來。看來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(jīng)?,F(xiàn)在,隔代教育的普遍性已經(jīng)慢慢超過親子教育,然而,隔代教育卻往往費力不討好,這是什么原因呢?怎樣做才能使得老人們既費力而又討好呢?我們家孫女剛上幼兒園的時候,我們看她年紀太小,早晨自己吃飯?zhí)臀菇o她吃,這樣省時間,不然就要遲到了?,F(xiàn)在倒好,這個冤家不喂不吃飯。為這個,她媽媽也怪我們,說“就是你們慣壞的!”唉,我們不也是為了孩子嘛!我孫子上二年級。兒子、媳婦忙,把帶孫子的事全扔給了我們。我們也盡力了,但孫子的成績一般,兒子、媳婦不高興。有次考試語文考了92,沒有考到一百分,孩子媽媽就教訓他,當著我們的面拿教科書往小孩頭上打哎!我們就跟她吵起來了。小孩的頭能打嗎?打傷了怎么辦?生活中我們可以留意到一個現(xiàn)象:在幼兒園、小學門口,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長中,老年人占了不小的比例。一項在全國范圍內(nèi)調(diào)查“隔代教育”的結果顯示: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長大的。據(jù)調(diào)查顯示,上海0~6歲的孩子中有50~60%屬于隔代教育; 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總數(shù)的一半;在北京,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%。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,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。隔代教育現(xiàn)象在我國之所以這么普遍,既有中國傳統(tǒng)家庭教育模式的歷史原因,也有現(xiàn)代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的現(xiàn)實必然,還與當前經(jīng)濟社會的發(fā)展狀況有很大關系。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年輕人,肩負著成家立業(yè)的雙重壓力,城市和農(nóng)村中的年輕人都在為盡可能賺更多的錢而奮力打拼。盡管他們對獨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,但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來帶。再一方面,祖父母對兒女的關心和對孫輩的喜愛,也是隔代教育現(xiàn)象日漸增多的另一個原因。
隔代教育并不是一無是處。祖輩家長有愛心,對孫輩十分喜歡,時間充裕、生活規(guī)律、耐心十足,老人帶孩子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幼兒身心發(fā)展的階段;祖輩家長具有撫養(yǎng)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(jīng)驗,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容易出現(xiàn)什么問題,應該怎樣處理,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;祖輩家長由于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的緣故,已變得更加從容淡定,不像父母對孩子那樣“急功近利”,有利于為孩子提供愉快、寬松的成長環(huán)境。但是,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越來越多,生活中祖輩在對孫輩的養(yǎng)育過程中費力不討好的事例有不少,這也是不爭的事實。這種“不討好”主要表現(xiàn)在兩個方面,一是對孫輩的教育效果“不討好”,甚至事與愿違;二是對兒女“不討好”,祖父母的“滿腔熱情”換來的卻是兒女的“有苦難言”,甚至口不擇言”。隔代教育費力不討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既有祖父母的原因,也有父母的原因,如果僅從祖父母方面來說,主要有以下幾點:從疼愛到溺愛,從處處遷就到包辦代替,這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,還容易助長孩子自私、任性的不良個性。“隔代親”是天理人倫,特別當孫兒女是獨生子女時,老人心理上更會有所顧忌——萬一有差錯閃失,對不起兒女,也怕兒女責怪。于是,老人事事依著孩子,處處保護孩子,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。孩子犯了錯誤不及時糾正,還常常滿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。給孩子做“專利菜”,包辦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……老人的種種做法,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(fā)展緩慢,獨立生活能力差,處處依賴家長,事事以我為中心,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,他就會生氣、大發(fā)脾氣。戴女士的兒子辰辰兩歲時,婆婆退休搬來同住,本來和和美美的一家人,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時出現(xiàn)些小摩擦。比如:午飯戴女士做了紅燜大蝦,說好一人兩只,婆婆一句“我不愛吃”,硬是把自己的一份夾到孫兒碗里。以前辰辰喝水一點兒不費勁,一杯涼開水幾口就喝了。婆婆可好,又放糖又放果汁,辰辰再看見白開水就搖頭。還有,辰辰本來自己已會穿鞋襪,婆婆非要包辦代替,搞得辰辰自理功能全退化了。戴女士對自己的婆婆真有點頭疼了,這樣下去兒子還不被她寵壞了?恪守老經(jīng)驗,缺乏新知識,育兒觀念相對滯后,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、冒險性和創(chuàng)新精神。祖輩的價值觀念、生活方式、知識結構、教育方式等與當前社會生活或多或少會有差別。他們總是希望孩子乖巧、聽話,穩(wěn)穩(wěn)當當不出格,不善于運用科學的、有創(chuàng)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。對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(xiàn)的“搗亂”、“破壞”等具有冒險性的探究行為,總是急著加以阻止。比如,當孩子捉來幾只螞蟻要喂養(yǎng)時,當孩子拔起花盆里的蘭花要看根是什么樣子時,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拆一輛玩具汽車時,祖輩總會加以阻止和批評。試想在這種家庭環(huán)境下長大的孩子,怎么能形成開拓創(chuàng)新的個性呢?
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間,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言行,容易使孩子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,甚至養(yǎng)成孤僻自卑不合群的性格。貝貝一生下來就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。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地上班,她是在爺爺奶奶的膝下長大的。布娃娃是她的小伙伴,半導體里的兒歌、音樂是她的老師,而跟著爺爺奶奶上街則是她認識社會的基本活動。爺爺奶奶已經(jīng)很老了,走路蹣跚。所以貝貝學齡前更多的時間就是呆在家里自己玩,直到上學她才真正邁出了家門。現(xiàn)在貝貝即將大學畢業(yè)了,但身上還是留著很深的隔代養(yǎng)育的痕跡:文靜、不善言談、不喜歡運動、缺少獨生子女的天真活潑,下了課就回家,校園里見不到她的身影。這種孤僻的性格不能不與她最初的生長環(huán)境有關。要改變目前隔代教育效果不盡人意的狀況,需要年輕父母和祖輩們共同尋求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揚長避短,克服存在的弊端,發(fā)揚其中的優(yōu)勢。1.調(diào)整自己的心態(tài)。撫養(yǎng)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。有時候孩子想要自己做些事情,但是老年人就會說“我不放心”。比如有一件事,孩子剛進入幼兒園可能不太適應,就開始哭鬧,老人一看就以“不放心”為理由賴在幼兒園里不走,抱著哄孩子。這樣做幼兒園的老師也很不滿意,因為在老人的庇護下老師的權威性就沒有了,孩子變得不聽老師的話,不利于對孩子的教育。其實孩子進入幼兒園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,老人的“不放心”對孩子的成長并不利。老人們要明白,不是我孤單需要孩子,而是為了使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。2.更新自己的育兒觀念。現(xiàn)在與老人當年的時代不同,不是說付出的越多就越能帶好孩子。老年人要當好“隔代家長”,就必須不斷接觸和學習新知識、新事物。特別是在培養(yǎng)孩子的理念上,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。如果教育觀念和方法是錯的,帶的越多可能對孩子不利的影響越大。老人們要學會跟孩子一起成長。3.祖輩和父母要多進行協(xié)調(diào)溝通,統(tǒng)一認識。隔代教育與父母的親子教育各有利弊。要解決這些問題,需要兩代家長的共同努力。祖輩與父輩應當多溝通,相互學習,取長補短,盡可能地在培養(yǎng)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。比如,在吃的方面,由于祖輩時間充裕有耐心,可以讓他們更多地去料理孩子的飲食,但父母要提醒老人,無論多么小的孩子,要學會在與別人分享中獲得快樂,這比什么都重要,千萬不能讓孩子養(yǎng)成吃“獨食”的壞習慣。而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,祖輩務必不要出面干涉,應維護孩子父母的權威。要充分利用隔代撫養(yǎng)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(yōu)勢,兩代人經(jīng)常探討孩子的培養(yǎng)方法,為孩子創(chuàng)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(huán)境。需要注意的是,溝通教育要在孩子不在場時進行,如果當著孩子的面你爭我論,孩子會覺得無所適從,不知道該聽誰的好。
4.不要抱怨事情做多了。有些老人經(jīng)常把帶孩子的辛苦一籮筐倒出來,向年輕父母吐苦水,這樣反而會加深年輕父母與老人的矛盾,這也是出現(xiàn)“費力不討好” 現(xiàn)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如果覺得心理不平衡,那么學會讓孩子的父母分擔一些。5.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,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,學習教育孩子的技巧。不要包辦代替,要放手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,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理能力。有的老人說,我為孩子做這些,我已經(jīng)很對得起他了。其實這不是“對得起”的問題,正確的方式是教會他面對困難處理事情的能力。